新華財經|專家支招外貿企業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
發布時間:2020年12月07日
第三屆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與服務聯盟會議近日在成都舉行。會議以“新發展格局下技術性貿易措施挑戰及機遇”為主題,研討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技貿壁壘的發展、應對和困難。“新發展格局下,如何認識技貿措施的工作、研究與實踐遇到的機遇和挑戰亟待探討,厘清其定位和作用,找準其作用發揮的路徑和方法至關重要。”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姚雷在會議開幕式上拋出議題,來自相關領域的政府官員、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紛紛建言獻策,旨在提升中國進出口企業應對技貿壁壘的實操性和科學性。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朝華指出,在新時代的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中,要堅定聯盟導向,抓住“重點區域、重點產業、重點產品”;立足信息共享、研討交流、專家支撐、咨詢服務四大平臺,繼續守正創新,拓寬平臺實踐;堅持共性問題集體解決,個性問題協同攻關。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際合作司二級巡視員范春梅認為,要提升幫扶企業的能力,拓展幫扶企業的渠道,引領企業看到技貿措施在貿易暢通中的重要性。多引進借鑒吸收外腦資源,增強自己的研究和服務優勢,形成社會各領域關注技貿、聚焦技貿的局面。“標準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成果,是世界的‘通用語言’。”成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謝麗萍表示,成都將大力實施城市標準化戰略,不斷深化國際標準合作,深化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服務,不斷完善機制、創新理念、拓展領域,提高質量,切實推動實現更寬領域、更高水平的國際經貿合作。對于加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影響,全球化智庫創始人、理事長王輝耀指出,加入RCEP有利于減少中國在標準、技術法規和合格評定程序中不必要的技貿壁壘,表現出中國加入多邊合作框架的意愿,具有重要象征意義。海關總署國際檢驗檢疫標準與技術法規研究中心SPS研究部主任李建軍建議,吃透現有技貿措施相關國際規則的內涵,需加強頂層規劃,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湖南大學教授侯俊軍指出,國內標準建設應該盡可能與國際標準保持一致,減少標準的差異,促進我國標準更多在國外市場上采用,同時加強國際聯動,提高反應速度。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李麗表示,新發展格局下,技貿措施的研究可為構建高質量的國內大循環保駕護航。她建議,對內要消除內部技術性壁壘,加速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之間技術規制和標準的協調統一;對外要認識到高標準的技貿壁壘對于帶動國內產業和產品升級的積極作用,可借助國外標準提升中國出口企業的競爭力。“我國應積極研究、運用技術性貿易壁壘規則,推動市場優勢轉化為制度優勢。相關部門在制定技術法規時應確保程序正義,同時我國企業應加強利用國際、國內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利益,并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進程。”中國社會科學院競爭法研究中心研究員孫南翔在會議上說道。西南交通大學交通安全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柴儉認為,中國軌道交通產品和服務“走出去”必須堅持質量基礎軟件和有型產品硬件結合的模式,形成深度的、本質的互通互聯,才能推進我國軌道交通質量標準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共享和互認。會上,來自山東、黑龍江、廣東、湖北、湖南、江蘇、成都、重慶等地的標準研究院專家紛紛就聯盟的發展方向獻計獻策。會上表決通過了吉林省標準研究院、深圳大學中國質量經濟發展研究院加入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與服務聯盟。對于聯盟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姚雷總結指出,一是提高技貿壁壘的社會認知度,加強與國家相關方針政策的對接;二是綜合用力,避免碎片化,提升研究成果服務企業實踐的轉化率;三是認清聯盟“合作共享”的本質,分享即是受益,提高成員單位的參與積極性。據了解,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與服務聯盟成立于2019年8月,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展研究中心牽頭,中國經濟信息社、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技術審評中心、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中心、廣東省WTO/TBT通報咨詢研究中心和相關各省市標準化研究院共同發起成立。聯盟秉持“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立足區域、服務企業”的理念,致力于建設技術貿易措施信息聯合、技術性貿易措施研討交流、技術性貿易措施專家支撐和技術性貿易措施咨詢服務四大平臺。2019年11月于山東威海舉辦第二屆聯盟會議,并對聯盟內部人員、當地從業人員及企業代表進行了培訓。
網友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