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遭遇美國“337調查”的近況及應對措施
發布時間:2018年09月12日
內容摘要:近年來,隨著廣東省出口貿易結構不斷優化升級,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量快速增長,政府和技術密集型企業也越來越重視知識產權的開發與保護。然而,廣東省卻一直站在美國337調查的風口浪尖上,連續多年成為我國337調查涉案最多的省份。廣東被美國列為知識產權措施和世貿組織《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執行不利的首要關注地區,廣東處在“重點觀察名單”中,并受“306條款”的監督,情勢不容樂觀,亟待引起各界人士的重視。結合廣東省的實際情況,深入研究分析廣東省的337調查案件,可為廣東政府創造公平貿易環境和企業如何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積累寶貴經驗。
關鍵詞:美國,337調查,廣東, 貿易救濟
一、 前言
337調查最初用于對壟斷和傾銷等不公平貿易行為進行管制,經多次修改后,其主要調查對象是侵犯美國知識產權的進口產品。自2002年以來,中國連續13年成為美國337調查全球數量最多的國家,從2007年到2016年4月,美國共發起337調查392起,其中,涉華案件多達169起,占比43%。而廣東是我國涉案最多的省份(見圖1所示),這無疑將對廣東出口企業造成很大的沖擊。廣東省政府正著力推進廣東加工貿易型企業的轉型升級,針對企業加工貿易過程中存在的“ 低端代工生產,缺乏核心技術,缺少自主品牌”等現狀,在積極構建轉型升級政策支撐體系的基礎上,推動加工貿易型企業轉變經營模式,提高企業自主研發的投入,樹立品牌意識。經過不斷的努力,2015年廣東企業R&D投入由2013年的1237億元增長至1520億元,增幅達到22.87%;2015年廣東省企業新產品出口值為7484億元,比2014年增長0.67%。隨著廣東對美出口先進技術產品比重的迅速提高,對美國企業在相關領域的市場優勢地位形成了挑戰,美國對廣東開展337調查的頻率越來高,廣東的涉案企業不斷增加,情勢不容樂觀,亟待引起各界人士的重視。
圖1 2015—2017上半年度中國受到調查企業所在省份數量統計
二、基本情況
(一)廣東涉案企業不斷增加
中國產業損害調查局數據顯示,2013年廣東有4個企業遭遇337調查,占全國涉案企業數的22.2%;2014年涉案企業數與占比都出現了激增,總共遭遇8起337調查,占比上升至66.67%;2015年廣東涉案企業數又增加了9個。2015年美國就墨盒及其同類組件訴專利侵權337-TA-946號案件中,廣東涉案企業有珠海奧美亞打印耗材有限公司、東莞奧彩打印機耗材有限公司、珠海誠威電子有限公司、珠海悅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珠海華人科技有限公司、珠海納諾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珠海中潤靖杰打印機耗材有限公司、珠海高騰打印機耗材有限公司、珠海里程發展有限公司;就計算機電纜、充電器、適配器、外圍設備及其同類產品訴專利侵權337-TA-97號案件中,廣東涉案企業有東莞市品特電子有限公司、東莞世碣Fresh電子制品廠。2016年5月,美國阿斯彭氣凝膠股份有限公司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起了337調查申請,稱來自中國的廣東埃力生高新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納諾科技有限公司的進口,或為了進口美國而銷售,或在進口之后銷售侵犯原告知識產權的“復合氣凝膠隔熱材料和制造方法”展開“337調查”。2016年上半年和2017年上半年廣東遭遇美國337調查的企業數目分別是16和23個,在全國連續三年位居榜首,成為“337”調查重災區。
(二)廣東涉案企業多為機電行業
隨著廣東省科技的進步以及經濟實力的增強,廣東機電類產品得到迅速發展。因此,圍繞知識產權的博弈在機電產品中也越來越激烈。2014年,廣東遭受“337 調查”案件涉及的產品類型中,機電類產品案件占據了絕對的比例,高達75%。2015年廣東17個涉案企業中有15個企業屬于機電行業,占比88.2%,因此未來政府及相關部門應該重點在機電行業宣傳有關337內容的內容以及應對措施,推動企業對美國337調查的預防與研究,避免陷入調查。
圖2 廣東省企業2015—2017上半年受到337調查各領域企業數
(三)企業應訴存在諸多困難
企業在應訴337案件過程中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費用,應訴成本很高。據東莞市商務局消息,東莞市勤上企業花費300萬元,經過 1年多艱難的訴訟,USITC最終于2015年2月判決勤上企業原始燒烤爐存在侵權,但公司新設計的產品不侵權,可以繼續對美國出口。原告因對USITC的裁決不服,于4月向聯邦法院提起上訴,目前案件還在進一步審理當中??梢钥闯觯M管中國企業有足夠證據證明自己不侵權,但面對高額的律師費和專家證人等調查費用,很多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只能被迫暫時放棄出口美國。
三、美國頻繁對廣東企業發動337調查原因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知識產權與國際貿易間的聯系日趨密切,世界各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政策已經與國際貿易政策緊密聯系起來,某些國家以保護知識產權的名義來限制進口的做法越來越泛濫,成為嚴重影響國際貿易的主要障礙。近年來,廣東企業遭遇美國“337知識產權調查”的案件越來越多,原因如下:
一是因為廣東部分企業缺乏自主知識產權,許多產品的“心臟”部位都采取“拿來主義”的政策,引進技術就成了照搬照抄,即使通過消化、吸收進行了創新,也沒有有效地運用知識產權在國外申請專利保護自己;
二是廣東被美國列為知識產權措施和世貿組織《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執行不利的首要關注地區,廣東依舊在“重點觀察名單”中,并受“306條款”的監督。美國公布的2008年度《特殊301報告》稱:“廣東是中國許多商品大規模假冒和盜版的制造中心,從低成本的消費品(如家居產品、服裝和音像制品)到高科技產品(如電腦設備、電子游戲機和其他電子產品)。由于美國對廣東地區知識產權保護評價如此之低,必將導致其成為美國“337調查”的重點目標區域。
三是美國對廣東企業動用337條款蓄謀已久,廣東不少“337調查”涉案產品都是高科技企業,其產品附加值高、市場潛力大、競爭實力強,選擇這些企業出口規模經濟尚未形成時提起調查,目的就是以高昂的應訴成本驅使這些高科技企業退出美國或國際市場,使廣東新興產業的發展遭到夭折。
四、典型案例分析
(一)高通對珠海魅族科技有限公司的337調查
2016年10月14日,高通對珠海魅族科技有限公司及其關聯公司(“魅族”)、深圳桌子網絡科技公司(“桌子網絡”)、LGYD Limited、芝加哥海外電子有限公司等公司發起337調查,指控上述公司侵犯了其擁有的與電子移動設備(主要是只能手機)有關的專利,專利號分別為8,095,082、7,999,384、7,548,407、8,497,928和7,949,367。ITC于2016年11月15日正式立案。在該案中,“魅族”及其關聯公司以外的被申請人被指控進口魅族公司的涉案產品到美國。“魅族”最終與高通達成和解協議,其和解協議范圍覆蓋本案所有的被申請人,該案得以在2017年2月13日初裁全面終止。本案涉案專利為3G與4G標準必要專利,因高通與“魅族”未能就專利許可費用達成一致而發生。事實上,這是高通與“魅族”關于3G及4G通信標準必要專利糾紛的一部分。2016年,高通還在北京,上海以及法國,德國等地起訴“魅族”侵權,于當年12月份達成全球和解。顯然,此次337調查是促成雙方專利許可費商務談判的手段和籌碼。
(二)汕頭南光攝影案
2011年8月,美國Litepanels ,Inc公司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請,指控來自中國、意大利和美國對美國出口或在美銷售LED照相閃光燈設備及其零部件的14家企業侵犯其5項專利,請求ITC發起337調查,其中汕頭市南光攝影器材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涉案企業。在得知情況后,汕頭市公平貿易局馬上與該公司取得聯系,共同研究案情。研究發現,美國Litpannle公司的專利系采用一些很基礎的技術去申請得到的,其保護范圍非常寬泛,是一個強盜式專利,在其專利有效的情況下,攝像攝影行業中所有的LED光源產品都無法避開他,也即任何公司在美國都無法生產及銷售任何與LED有關的產品。由于LED未來的市場潛力非常大,因此美國Litpannle公司希望通過337調查來搶占未來市場,使其他公司無法生存。另外,此次337訴訟中所要求的海關編碼涉及的產品系列涵括所有閃光燈及其他恒光源燈具,一旦應訴失敗,不但廣東的企業會失去美國市場,我們中國的其他工廠所生產的相關產品也無法進入美國市場。
鑒于案件影響之大,商務部,省、市進出口公平貿易局迅速召開企業應訴協調會,宣傳支持政策,消除企業的畏難情緒,積極動員企業應訴,同時也邀請經驗豐富的律師為企業講解應對的技巧與策略,最終該公司決定與福州市福萊士攝影器材有限公司聯手,委托德恒律師事務所啟動應訴工作,同時該公司也深信在經過此次的訴訟難關之后,他們會在國際市場站穩腳,為國家和企業創造國際市場份額。
五、應對措施
(一)被訴企業要積極應對337調查
目前國內“337 調查”敗訴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企業沒有積極參與應訴。如果不應訴,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按缺席裁決,最后的裁決往往都會對被告不利,甚至會被采取排除令、禁制令等嚴格的處罰。據調查,相當一部分企業在被337調查后很少缺席,積極應訴,多數企業還會同原告方采取談判,以達成和解往往是廣東企業的策略之一?!昂徒狻北澈罂赡苡凶尣?,但是也可能成為雙方合作的開端,相對于不應訴后企業完全失去的巨大市場,積極應對“337 調查”的態度就是廣東企業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二)充分發揮“四體聯動”應對工作機制作用
在面對日益復雜的貿易摩擦形勢下,廣東新興產業受到美國337調查沖擊的風險也將不斷增加。廣東要充分發揮“四體聯動”應對工作機制作用,各級部門、行業協會、企業充分協作,密切配合,建立起公平貿易風險預警機制,全力做好337案前預防工作與案后的應對工作,培養應對貿易摩擦的法律,會計等中介服務機構,推動行業自律,規范出口秩序,致力于改善廣東公平貿易環境,推進公平貿易工作更好服務全省商務發展大局。
(三)借鑒日本經驗重視日常信息的收集
國內很多企業被調查后,受困于對“337 調查”原告情況缺少了解、對競爭對手、一同被訴企業情況缺乏了解,同時還缺乏對美國知識產權制度、訴訟程序的了解,這些也是導致國內企業應訴不積極的原因,外加“337 調查”整體程序時間緊湊。因此,企業如何提前做好信息收集工作非常重要。以日本為例,日本經濟產業省官網不定期會刊登關于貿易救濟措施的研究年報(由政府或獨立撰寫人撰寫),報告中會詳細介紹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對日本企業“337 調查”的情況。報告還對美國法案、政策進行最新情況通報(有的已超出“337 調查”范圍),比如美國許可協議、購買美國貨物法、美國再投資法案、聯邦政府機構的預算撥款方法等。日本年報除了關注日本與美國之間的事宜外,還會關注美國與第三方國家之間的政策,特別是日本周邊國家,例如報告中還會列出美國對中國的政策和措施。這為日本企業隨時應訴或主動提出“337 調查”積累非常豐富的信息資源,做到“不打無準備之仗”的目的。
(四)完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
在我國加入WTO以前就建立了一系列關于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法律。但是這些法律由于跟不上時代的腳步而被逐漸淘汰了。因此修改和完善知識產權法律對于我國來說顯得尤為重要,我們不僅要學習和借鑒發達國家(地區)的立法,還要關注國際上關于知識產權的變化趨勢,根據國際形勢不斷更新和完善自己國家關于知識產權的法律制度。
我國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是在尊重其他知識產權的前提下,保證我國出口企業和國家的利益不被損害。日本和臺灣地區在知識產權方面的經驗和方法在某些地方確實值得我國出口企業去好好學習,但是我們不能盲目照搬硬套他們的方法和措施,而是要因地制宜,從我國實際情況出發,結合我國的特殊國情,在符合客觀發展規律的前提下在謀求提高自己的保護力度。
文章來源: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
網友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