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陳松:女士們,先生們,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廣東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為推動廣東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工作,增強社會各界對有關政策文件的理解,今天我們召開廣東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及若干政策措施新聞發布會。我們很高興邀請到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省通信管理局的有關負責同志,請他們介紹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首先,介紹出席今天發布會的發布人: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廳長涂高坤先生,省科技廳副廳長楊軍先生,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長張紅霞女士,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葉元齡先生。
現在有請涂高坤先生介紹廣東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及若干政策措施的總體情況。
涂高坤: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制造業是百業之基,是國民經濟的主體。當前,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不斷推進,工業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已成為大勢所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作出重要指示。
廣東以制造業立省,制造業是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主戰場。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堅定不移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全面部署實施“強核工程”“立柱工程”“強鏈工程”“優化布局工程”“品質工程”“培土工程”等制造業“六大工程”,高標準謀劃打造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特別是順應數字化發展浪潮,將制造業數字化作為落實制造業“六大工程”的具體舉措、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全面推進,加快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塑造產業發展新優勢。為此,我們重點圍繞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的數字化,研究起草了《廣東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2021-2025年)》和《廣東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若干政策措施》,近日經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正式印發實施。
我們的目標是,通過創新舉措和政策引導,到2025年,顯著提升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數字化水平,形成廣東省工業互聯網國家示范區引領示范效應,力爭推動超過5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實施數字化轉型,帶動100萬家企業上云用云降本提質增效,以數字化引領制造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紹《實施方案》及《政策措施》的主要內容。
《實施方案》包括6部分內容。一是總體要求。圍繞數字化轉型成效、基礎設施體系、技術創新能力、產業生態體系等方面,提出到2023年的具體發展目標和到2025年的長遠發展目標。二是推進思路。提出聚焦戰略性產業集群,梳理任務清單、促進供需對接、繪制轉型路線圖、組織落地實施、開展應用推廣等系列推進思路。三是數字化轉型及賦能重點方向。提出了新一代電子信息、綠色石化、智能家電、汽車、先進材料、現代輕工紡織、軟件與信息服務、超高清視頻顯示、生物醫藥與健康、現代農業與食品等10個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以及半導體與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制造、智能機器人、區塊鏈與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新能源、激光與增材制造、數字創意、安全應急與環保、精密儀器設備等1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數字化轉型及賦能重點方向。四是實施四條轉型路徑。根據不同企業規模、不同行業特點,提出“一企一策”推動龍頭骨干企業開展集成應用創新;“一行一策”推動中小型制造企業加快數字化普及應用;“一園一策”推動產業園和產業集聚區加快數字化轉型;“一鏈一策”推動重點行業產業鏈、供應鏈加快數字化升級。五是夯實五大基礎支撐。提出從推動工業軟件攻關及應用、發展智能硬件及裝備、培育工業互聯網平臺、完善數字化基礎設施、構建數字化安全體系等五個方面,夯實數字化轉型基礎支撐。六是保障措施。從加強統籌協調、加大政策支持、強化人才支撐、加強金融服務、提升公共服務、營造良好環境等六方面提出保障措施。
《政策措施》包括9條具體扶持政策。一是支持行業龍頭骨干企業和“鏈主”企業加快實施數字化轉型,打造標桿示范。對獲得認定的標桿示范企業予以適當補助。二是支持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牽頭,為戰略性產業集群中小型制造企業“上云上平臺”提供數字化產品和服務。根據平臺服務企業數量、成效等情況予以事后獎補。三是支持產業園、產業集聚區數字化改造。支持建設數字化園區,引導數字化轉型服務商、第三方機構、行業協會等共同為園區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四是支持工業軟件研發及推廣應用,支持行業龍頭骨干企業牽頭建設工業軟件攻關基地,并對開展工業軟件研發及應用安全可控工業軟件的制造企業予以適當補助。五是支持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支持企業開展內外網升級改造,加強5G等新型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力度支持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的建設推廣。六是培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吸引優秀服務商加入廣東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產業生態供給資源池,對優秀服務商予以重點推介。七是強化人才支撐,加快引進培養制造業數字化領域的團隊及人才,開展“產業數字化轉型人才培養”試點,對開發“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企業給予產業融合型企業政策扶持。八是加強金融服務模式創新,開設“專精特新”企業金融服務綠色通道,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數據開展數據金融創新服務。九是提升公共服務能力,統籌支持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依托第三方機構開展支撐服務。
下一步,省有關部門將持續開展一系列宣傳貫徹工作,扎實抓好政策落實,各地市目前正在根據本地實際,抓緊研究制定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相關的配套政策措施,省、市、縣(市、區)聯動,形成政策合力,共同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希望廣大制造業企業抓住數字化轉型的歷史機遇,用好各項扶持政策,實現高質量發展。
最后,衷心感謝各新聞媒體和記者朋友對我們工作的支持,還望繼續加大對《實施方案》和《政策措施》的宣傳力度,持續跟蹤報道,積極反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謝謝大家!
主持人陳松:謝謝涂高坤先生。下面進入提問環節,按照慣例,提問前請先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F在開始提問。
羊城晚報記者:廣東省在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面臨最大的難題是什么,針對這些難點,廣東計劃如何有效解決?
葉元齡:謝謝您的提問。
根據我們在企業的廣泛調研,我們將廣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存在的問題總結為“三不”:制造業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一是面臨“不想數字化”的問題,企業數字化轉型意識不強;二是面臨“不敢數字化”的問題,企業數字化水平較低;三是面臨“不會數字化”的問題,企業缺乏既懂生產又懂數字化的復合型人才。這些企業缺資金、缺技術、缺人才,因此對數字化轉型存在顧慮。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提出“幫、扶、帶”的政策措施。“幫”就是借助和利用工業互聯網平臺成熟的數字化轉型能力幫一把;“扶”就是通過政策支持扶一程;“帶”就是發揮行業龍頭骨干企業引領示范作用,帶動中小型企業數字化轉型。具體有以下幾條措施:
一是支持具備較強實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整合產業生態合作伙伴資源,根據不同行業特點,為中小型制造企業開發和提供低成本、快部署、易運維的數字化產品和服務,著重解決企業“不會數字化”的問題。
二是采取“平臺讓一點、政府補一點、企業出一點”的支持方式,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為中小型企業采購平臺、數字化轉型服務商提供的數字化產品和服務,提供適當補助,進一步降低企業“上云上平臺”的門檻和成本,著重解決企業“不敢數字化”的問題。
三是發揮行業龍頭骨干企業尤其是“鏈主”企業在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引領支撐”作用,打造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標桿示范,我們將分行業總結可復制推廣的經驗,并向廣大中小型企業宣傳推廣,帶動產業鏈供應鏈中小型企業“上云上平臺”加快數字化轉型,著重解決企業“不想數字化”的問題。
這樣的話,中小型企業在平臺的支持、政策的補貼、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可以結合實際、量力而行,從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切入,將有限的資金、人力等資源,聚焦核心業務環節的數字化升級和改造,實現降本增效,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
中國青年報記者:廣東早在2018年就在全國率先出臺推進工業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的方案政策,請問3年來成效如何,這次出臺的文件與此前文件有何不同?
葉元齡:謝謝您的提問。
2018年3月,廣東出臺了《廣東省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實施方案及配套政策措施》,3年來,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取得初步成效,我省成為全國首批2個工業互聯網國家示范區的創建單位之一。截至今年6月底,培育了200多個標桿示范項目,引進培育了440多家優秀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其中4家國家級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數量全國第一;開展了廣州花都獅嶺箱包皮具、東莞松山湖電子信息、佛山順德小家電、揭陽揭東塑料日用品、汕頭注塑玩具等一批產業集聚區數字化轉型試點,累計推動1.7萬家規上工業企業“上云上平臺”數字化轉型,帶動55萬家企業“上云用云”降本提質增效。
此次出臺的文件,是在總結前三年工作的基礎上提出的,既是對過往政策的延續,也是對“十四五”期間廣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謀劃。對比2018年的政策措施,此次出臺的文件在4個方面更加突出。一是突出集群轉型,重點圍繞我省20大戰略性產業集群展開布局,針對每一個產業集群,明確了數字化轉型和賦能的重點方向,重點支持這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二是突出精準施策,針對行業龍頭骨干企業、中小型制造企業、產業園和產業集聚區、產業鏈供應鏈四類進行分類施策。著眼產業鏈供應鏈之間的競爭,我們特別提出要“一鏈一策”支持產業鏈供應鏈的數字化升級,打造高效協同、穩定可控的新型產業鏈供應鏈體系。三是突出平臺賦能,特別強調要發揮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的作用,通過平臺,把數字化轉型的經驗、方法、技能、工具等賦能給中小型制造企業和產業鏈供應鏈企業,為自身不具備實力開展數字化轉型的企業提供支撐和服務。四是突出統籌推進,我們將依托戰略性產業集群“五個一”工作體系,統籌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工作,指導各地市根據本地實際制定相關政策,通過省市區聯動形成政策合力,讓政策更接地氣,充分發揮區域優勢,走差異化的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路徑。
我要評論: |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td> |
|
地址:中國廣州市連新路11號8樓郵編:510030電話:020-83321132傳真:020-83353964 COPYRIGHT www.a1newspage.com廣東省質量協會 2018.ALL RIGHTS RESERVED 粵ICP備20053960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