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經信消費函〔2017〕71號
省各有關行業協會:
為深入貫徹落實《廣東省改善消費品供給專項行動方案(2016-2020年)》,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構建改善消費品供給共治格局,支持行業協會組織企業針對社會需求積極增加消費品新品種研發生產和供給,開展消費品新產品認定工作,并選擇具有獨特功能或市場價值的升級和創新消費品,編制《廣東行業消費品供給指南》,定期向全社會發布,現就開展相關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工作目標
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積極引導行業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戰略,開展新產品認定工作,改善消費品供給;引導企業精準定位社會需求,推動日用消費品供應及服務在各類細分市場中占據優勢;引導企業利用特色資源,弘揚傳統技藝和地域文化,采用獨特工藝、技術、配方或原料,研制生產具有地方或企業特色的產品。每年編制發布消費品行業《廣東消費品供給指南》(以下簡稱《指南》)。
二、主要任務
(一)明確增品種范圍。
1. 在耐用消費品領域通過個性化定制、眾包、眾籌、云制造等全產業鏈設計創新等方式推出新產品。積極推廣智能化、批量定制與模塊化、數字樣機與仿真、產品綠色與生態化、產品人文與情感化創意等先進設計技術。倡導“設計思維”,整合需求驅動、產品研發、原材料選擇、供應鏈支持、制造、營銷、渠道、品牌、資金等環節資源,提高消費品設計能力。
2. 通過構建消費品設計創新資源共享平臺推出新產品。整合共享各行業設計資源,鼓勵建立中小企業自主設計沙龍、工業設計中心、設計集聚區及國際化的創新設計公共服務平臺。推動工藝美術行業與家具、日用陶瓷、紡織服裝等傳統行業融合發展。
3. 通過加強產品設計創新工業支撐推出的新產品。鼓勵企業建立消費品用戶需求大數據平臺,支持關聯行業共享消費者大數據。發展“互聯網+設計”,鼓勵企業應用設計云平臺進行協同設計,應用物聯網增強智能化用戶體驗設計,支持3D打印等突破制造工藝設計約束的新技術應用。
4. 工業消費品的品種。圍繞日用消費品新品種的設計,整合資源,積極建設新產品中試基地,實行自主創新成果中試與標準制定同步、產業化與標準實施同步。加強新產品所需原材料、生產設備、組裝件、零部件、消耗補給品、精密檢驗檢測儀器及試劑、制造工藝和服務等工業消費品配套設計制造。建設精密檢驗檢測儀器及試劑設計制造園區,培育消費品行業重點生產裝備保障企業。
5. 中高端消費品供給品種及服務。支持服裝、家具、鐘表、黃金珠寶、眼鏡、廚衛用品等行業向“設計時尚化、技術高端化、品牌國際化、模式多元化”集中突破,增加個性化、多元化消費供給品種。鼓勵中成藥、生物醫藥、醫療設備、文化衍生品等新產品開發和市場推廣。適應不同消費階段和人群,鼓勵消費體驗、個性化設計、柔性制造等新產品推出方式,增加戶外航空運動、航海運動等消費品供給。
6. 新興經濟體市場供給品種研發。充分利用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發展機遇,加強對東盟、中亞、東歐等國家和地區消費需求分析,推出符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需求的新產品。
7. 智能、綠色、健康消費品。發展智能家電、智能衛浴、智能化服裝、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智能玩具等智能消費品。發展綠色有機食品、綠色健康的高端生活用紙和一次性衛生用品、環境友好型洗滌用品、空氣凈化器、凈水器、節能節水器具、綠色家電等綠色制造消費品。積極研發營養與健康食品、新穎體育用品、康復輔助器具、健身產品、智慧醫療產品等健康類消費品。重點發展老年、兒童和嬰幼兒用品,加快重大疾病治療新藥和臨床急需的仿制藥、生物類似藥、中藥新藥、兒童適宜品種和劑型的開發。
8. 嶺南特色消費品新品種。支持發展一批嶺南特色食品,加強對嶺南中藥材的發掘和保護,建立具有嶺南特色的南藥標準體系,打造廣東食品醫藥自主品牌。大力推動廣東消費品納入國家《升級和創新消費品指南》。指導行業協會編制發布2-3個行業消費品廣東供給指南,提高傳統消費品行業的滲透率。
(二)明確新品種基本要求。
各行業協會組織認定的新品種應該達到以下基本要求:
1. 一般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技術(近2年內的發明或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或獨特、獨有的工藝、技術、配方;或已通過科技成果鑒定;
2. 符合國家和廣東省產業政策導向;
3. 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或國內領先水平;
4. 產品質量及服務標準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或達到、超過國際水平;
5. 已投入批量生產,且已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6. 產品設計、生產、銷售、服務模式新,市場前景良好,具有一定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7. 產品所屬行業特定性要求;
8. 填補了國內供應空白的新品種優先支持;
(三)確定新品種企業條件。
各行業協會要大力引導行業企業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加快技術進步和自主創新步伐,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積極推動行業企業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綠色經濟和低碳經濟發展道路。積極關注科技型、成長型、創新型企業。各行業協會要根據本行業發展情況,編制認定的新品種設計研發生產企業標準,并應該達到以下基本要求:
1. 具有獨立法人資格;
2. 財務管理制度健全;
3. 企業生產經營情況良好;
4. 會計信用、納稅信用和銀行信用良好,社會信用體系中無不良誠信記錄;
5. 符合本行業轉型升級的發展方向。
6. 沒有發生過重大質量、安全、環保等事故。
(四)新品種認定標準公開、透明,具有先導性、實用性、針對性。
各行業協會在開展新品種工作認定時要根據社會對消費品的需求和行業特點制定各種類型新品種認定具體標準,引導企業研發生產滿足不同層次社會需求、不同人群需求的新產品,制定的評定標準要經過行業內公開征求意見、公示等環節。
各行業協會要規范新品種申報認定程序 ,編制本行業新產品申報表,以企業自愿申報為原則,鼓勵采用信息化手段進行申報和申報項目管理,減少企業負擔,提高效率。主要認定程序應至少包含以下環節:
1. 認定工作方案制定;
2. 在本行業內向企業對工作方案征求意見修改完善;
3. 工作方案公示并同時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
4. 按工作方案發布新品種認定通知;
5. 組織發動企業申報;
6. 協會初審;
7. 專家評審,根據行業特點,可增加現場考察、答辯等環節;
8. 公告(公示)并對公示期間有異議的項目進行處理;
9. 發布認定結果。
(五)建立誠信專家隊伍。
各行業協會要加強與本行業國內國外專家的緊密聯系,制定專家評審工作規則,規范專家評審行為,處理評審過程中的爭議以及公示期間社會的異議,以保證評審過程和結果的公正,建立國內外本行業專家庫,對專家參與評審工作的情況進行記載。
(六)建立順暢的意見處理反饋機制。
各行業協會在開展新品種工作認定時要積極聽取各方意見和建議,在認定各個重要環節明確受理、處理、反饋意見建議、爭議的辦法,并及時公開公告。
(七)提升行業協會能力。
1. 行業協會應有具有健全的治理結構。重大問題決策機制健全,會員大會(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常務理事會)、內部監事會(監事)以及黨組織健全,并參與協會重大問題決策。
2. 行業協會應建立了完善的資產使用和管理制度。對接受的財政資金必須依法依規進行管理和使用,并自覺接受財政部門等有關部門對財政資金得管理使用及其效益情況的依法監督和審計機關的依法審計。
3. 行業協會應積極主動與政府建立“三品”相關工作信息共享機制。及時收集會員企業和行業訴求、宣傳政府政策,做好政府與企業間的溝通橋梁,提供行業公共服務,推進行業自律和產業發展良性互動。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熟悉政府方針政策、了解行業發展動態、掌握行業信息數據,匯集行業專家人才等優勢,加強行業運行態勢研究,準確判斷形勢發展趨勢,及時提出預見性和預警性意見建議;積極組織或參與行業發展規劃和科技創新規劃等的制訂和修訂,并大力推動其貫徹實施,不斷促進行業和企業的結構調整優化和發展方式轉變。每年定期發布消費品各行業升級產品和創新產品,每年編制發布《指南》。
4. 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開展工作。積極創造條件進一步建立完善行業協會網站、建立信息化的企業服務公共信息平臺,采用手機短信、微信、電腦等多種方式聯動,及時將政府政策、協會服務、公示公告等信息傳遞到企業,有條件的協會可建立會員企業電子檔案,實現政府政策的精準對接。
三、工作要求
(一)制定協會開展“增品種”工作實施方案。各有關行業協會要緊密結合行業實際,積極做好“增品種”工作籌劃,抓緊編制“增品種”工作實施方案,開展本行業新產品認定和《指南》編制工作,明確本年度工作目標和時間進度,建立本行業新產品評選制度,明確本行業新品種當年評定范圍、基本要求、企業條件、評選標準及工作流程,做好建立專家隊伍和順暢的意見處理反饋機制等各項具體工作。各協會“增品種”工作實施方案請于2017年6月底向省經濟和信息化委(消費品工業處)報備。
(二)加強宣傳推廣。利用協會的網站、雜志、展示展覽等途徑,積極宣傳新產品認定工作和《指南》、支持鼓勵企業宣傳認定的新產品,提高消費者對我省消費品的認知度和忠誠度。
四、政策支持
各協會“增品種”工作實施方案經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報備,并經公示無異議后,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對將擇優支持進入《指南》的企業開展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工作,對其認定的新產品及其企業擇優進行重點資金支持。對其編制的《指南》統一向社會發布,加大宣傳推廣力度。
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2017年6月8日
(聯系人:張偉偉、方樂羽,電話:020-83135819、83133466)
來源:消費品工業處
我要評論: |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
|
地址:中國廣州市連新路11號8樓郵編:510030電話:020-83321132傳真:020-83353964 COPYRIGHT www.a1newspage.com廣東省質量協會 2018.ALL RIGHTS RESERVED 粵ICP備20053960號 |